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
未来交通: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中国引领全球赛道(20页报告)
联系电话:13699799697(微信) | 联系电话:13699799697(微信)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11-02 | 2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或扫码获取报告

工业级无人机与消费级无人机最大的差别来自于,消费场景的不同所带来产品性能差异化。消费无人机主要面向C 端的航拍、娱乐等休闲用途,强调便携性和易用性;工业无人机主要面向B/G 端的企业客户或专业领域,强调功能性、稳定性和行业适配性, 两者技术路线分化明显。因此,工业无人机在工业设计上更复杂,定制化程度更大,下游需求也更广阔。

从全球看,无人机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早期承担着多种关键军事任务,如充当靶机用于训练,执行侦查、情报探测任务以及进行携弹打击等。在那个阶段,无人机凭借其独特优势,为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成为现代军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美国历史上第一架具有实用型的AN/USD-1 无人侦查机,美国的U-2 无人侦查机、“烽火”-147 型等军用无人机在越南战争中执行了3400 多次侦查任务。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开始探索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民用无人机步入起步阶段。2008 年至2014 年,信息化、任务载荷、卫星导航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些技术的进步催化了无人机在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军事方面,无人机的性能和功能得到极大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工业领域,无人机开始涉足多个行业,逐渐展现出其独特价值。自2014 年起,无人机产业迎来了重大变革。随着无人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成熟,飞控与导航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使得无人机具备了小型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显著特点。这些优势为无人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迅速崛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工业无人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巡检、安防监控、农林植保、测绘与地理信息等众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国内起步较晚,但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在民用无人机市场,截至2023 年6 月底,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销量占据了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几组数据看,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 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74.3 亿元,同比增长32%;2023 年末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126.7 万架,同比增长32%;中国无人机运营企业数量19825 家,同比增长31%。

这种后发优势如何形成?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技术路径的差异化带来的“弯道超车”。美国等国家早期以军用技术驱动民用市场,而中国则是通过民用市场的需求反哺技术升级,例如,大疆的飞控系统最初针对消费级场景研发,随后才扩展至工业级和部分军用领域。

第二,核心技术得以闭环。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70%以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中国制定的无人机技术标准已通过国际民航组织(ICAO)推广。以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龙头企业大疆创新(DJI)为例,在2006年成立初期,即明确了“飞控、云台、图传”的三个关键研发方向,2013 年推出完全自研的一体化无人机Phantom 1(“大疆精灵”系列之一),依靠简单的操作、实用的功能、极低的价格直接成为市场的爆品,无人机由此被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

这种在飞控、传感、避障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的闭环生态为企业构筑了极高的商业壁垒。

第三,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支撑。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涵盖从芯片、传感器、电池到复合材料、飞控系统等全链条生产环节,本土供应商的协同效应使企业能够快速迭代产品。另外,规模化生产显著压缩了成本,以大疆为例,其依托珠三角的成熟供应链,将无人机机架生产流程优化为轻量化设计和分段制造,降低材料浪费和制造成本,使其产品价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50%。

第四,政策支持。2015 年至今,《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磅文件相继出台,推动国内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

在目前民用工业无人机领域,除了大疆创新、纵横股份、极飞科技等传统的工业无人机厂商,政策红利释放刚性需求、军用技术民用化降本增效、多元化战略对冲军贸风险等也促使诸多军用无人机企业也开始发力民用领域。如中无人机围绕我国气象探测需求研制“海燕”气探系列无人机(翼龙-2、翼龙-10),面对我国应急通信需求,在应急管理部牵引下成功研制翼龙-2 应急型。航天彩虹的彩虹-4 无人机于2024 年11 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国内首张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殊适航证,申请大型民用无人机标准适航证的相关取证工作也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基于彩虹系列无人机平台,航天彩虹多年来在我国民用领域,特别是自然资源部8 家应急测绘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森林防火以及航空物探、应急通信、海洋监测、人工增雨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填补业界空白,并开展常态化的飞行作业。



×加入会员,享受更多优惠
×左边广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