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
钨矿产业:中钨高新全产业链竞争力分析(30页报告)
联系电话:13699799697(微信) | 联系电话:13699799697(微信)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8-08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扫码阅读报告,或联系13699799697(微信)







1.全球硬质合金领军企业,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1.1背靠中国五矿集团,矿山+智造双轮驱动

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发展钨产业的企业。公司前身为海南金海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0年6月更名为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硬质合金和钨、钼、钽、铌等有色金属及其深加工产品和装备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贸易业务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军工、矿山开采、掘进、机械模具加工、集成电路、钢铁冶金、半导体等制造加工领域。硬质合金占国内市场的25%以上份额,拥有众多主导优势类产品,其中切削刀具、IT工具,硬质合金棒材、球齿、轧辊产品、粉末产品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资源方面,公司是中国五矿钨产业的运营管理平台,管理运营着集矿山、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完整钨产业链。管理范围内钨矿山保有钨资源量123万吨,占全国查明钨资源量的11%。钼资源量10.9万吨,铋资源量20.9万吨,萤石资源量4700万吨。钨冶炼年生产能力20000吨,占全国APT产能的10%。公司受托管理范围内的钨资源储量、钨冶炼年生产能力均居行业前位,有力地保障了公司原材料的供应能力。

截至2025年1月21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33.37%,第二大股东为五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32.21%。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旗下拥有国家“一五”重点工程,被誉为“中国硬质合金工业摇篮”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株硬公司”)、中国钨基硬面材料领域的领导者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自硬公司”)、国内最大的钨粉末制品基地之一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硬公司”)以及国内最早的钨、钼、钽、铌等稀有金属生产基地,国内难熔金属产品类别最广、系列最多的生产商之一中钨稀有金属新材料(湖南)有限公司(简称“稀有新材”)。

在主要产品方面,2023年公司硬质合金产品产量约1.4万吨,稳居世界第一。公司硬质合金产品门类规格齐全,其中,切削刀具、硬质合金轧辊、精密零件、硬面材料及球齿、钼丝等多个品种规模位居中国第一。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终端产品重心不断移向高附加值、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市场。全资子公司株硬公司(原601厂)是国内大型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和出口基地,“钻石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钻石牌”硬质合金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产品国内市占率接近30%。旗下株钻公司“ZZZ.CT”硬质合金刀具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最受欢迎的国产刀具品牌”、“用户满意的国产刀具品牌”等称号。

数控刀片产量约1.4亿片,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0%。其中,2023年新推出的盘古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制造业难加工、高硬度材料的复杂精密加工,其采用高硬度基体搭配先进涂层技术,具有寿命更长、加工精度更高、加工范围更广、加工效率更高等优势,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PCB用超长、涂层、极小径微钻及微铣产品持续引领市场,封装基板用微型精密刀具实现国产化替代,第三代钻头智能管理系统成功推向市场;硬质合金球齿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深地科学探索“深地一号”项目;控温轧制用硬质合金辊环保持钢企低温轧制领域的优势地位;硬面材料产品通过NADCAP认证,批量应用于AG600等多型飞机,并与国内各主机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1.2硬质合金盈利能力稳定,贡献主要收入和利润

2019-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3%,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82%。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36亿元,同比减少2.63%;实现归母净利润4.85亿元,同比减少9.35%,营业收入的减少主要是因为行业需求不振、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刚性上涨多重不利因素。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29亿元,同比增加7.13%;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减少34.66%,利润下降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原辅材料成本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分季度看,2024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9.67亿元,同比减少2.95%,归母净利润为0.64亿元,同比减少35.97%;2024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38.40亿元,同比增加10.06%,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减少41.62%;2024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4.22亿元,同比增长13.99%,归母净利润为0.59亿元,同比减少19.35%。

从产品的收入结构看,2020-2023年公司切削刀具及工具、其他硬质合金、粉末制品、难熔金属、贸易及装备业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5%、13.68%、11.21%、13.55%、3.71%,其他硬质合金以及难熔金属增速最快。2023年,公司主要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切削刀具及工具(24.01%)、其他硬质合金(26.94%)、粉末制品(19.92%)、难熔金属(17.05%)、贸易及装备业务(12.08%)。

毛利方面,2023年公司切削刀具及工具、其他硬质合金、粉末制品、难熔金属、贸易及装备业务的毛利分别为10.27亿元(同比-10.25%)、4.84亿元(同比-3.77%)、1.80亿元(同比-11.85%)、2.26亿元(同比+0.42%)、2.31亿元(同比+6.77%)。

2023年,公司主要业务毛利占比分别为切削刀具及工具(47.79%)、其他硬质合金(22.54%)、粉末制品(8.38%)、难熔金属(10.54%)、贸易及装备业务(10.74%)。

2.钨是国家战略金属,供需格局趋紧

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熔点为所有金属元素中最高的,蒸发速度慢。钨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不跟空气和水反应,不与任何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氣酸发生反应,但可以迅速溶解于氢氣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中,而在碱溶液中则不起作用。

钨产业链上游包括白钨矿及黑钨矿的勘探和采选,产业链的中游是矿冶炼,得到钨精矿、仲钨酸铵(APT)、氧化钨等产品,产业链的下游是钨深加工,生产的产品包括高密度合金、碳化钨、硬质合金等。钨由于其熔点高、硬度高、密度高、导电性和导热性良好、膨胀系数较小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到汽车、电子、国防军工等领域。

图片



钨精矿均价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24年,黑钨精矿(65%WO3)和白钨精矿(65%WO3)均价分别为13.65万元/吨、13.51万元/吨,相较2023年分别上涨14.16%、14.72%。截至2025年2月底,黑钨精矿(65%WO3)和白钨精矿(65%WO3)价格分别为14.25万元/吨、14.05万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仲钨酸铵(APT)价格由2024年初的18.10万元/吨上涨至年底的21.05万元/吨,涨幅16.3%;碳化钨粉价格由2024年初的26.60万元/吨上涨至年底的31.00万元/吨,涨幅16.5%。

2.1供给端:全球钨矿资源丰富,储量上升产量下滑

储量端,全球钨资源总量整体上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自2016年起,全球钨资源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球的钨矿储量约为440万吨,同比增长15.8%,2024年全球的钨矿储量为460万吨,同比增长4.6%。2024年增长相比放缓。

全球分布来看,钨矿储量集中。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2024年中国钨矿储量全球第一,钨矿储量达240万吨,占全球储量约52.2%,其次澳大利亚储量57万吨,占比约12.4%。随后俄罗斯、越南、西班牙和朝鲜钨矿资源储量分别为40万吨(8.7%)、14万吨(3.0%)、6.6万吨(1.4%)、2.9万吨(0.6%)。前六国家占全球钨资源储量近80%。

产量端,全球钨矿产量整体呈波动下滑趋势。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4年全球钨矿产量为81000吨,同比增长1.9%。分区域看,2024年产量前六的国家是中国、越南、俄罗斯、朝鲜、玻利维亚、卢旺达,产量分别为67000吨、3400吨、2000吨、1700吨、1600吨、1200吨,占比分别为82.7%、4.2%、2.5%、2.1%、2.0%、1.5%。

钨精矿供给弹性较低。钨是不可再生资源,全球钨资源供应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我国虽然拥有一定的钨矿储量,但随着多年的开采,也面临着资源逐渐减少的挑战。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数据,目前国内超过一半的钨矿可采年限低于10年,且伴随钨资源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钨供给弹性较低。

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由2016年的91300吨增长至2024年的114000吨,年均复合增长2.8%。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钨精矿主要以进口为主,2023年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5800吨,2024年进口数量增至12414吨。

钨再生利用方面,由于钨资源的重要地位和存量稀缺性,世界上不少国家和政府都很重视钨废料的再生利用,在美、日、德、俄等国表现尤为突出。美国企业利用NaOH蒸煮钨废料的方法制作再生钨,伴随产生的母液可循环利用,

减少了铵盐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本新金属公司对超硬芯片等废料采用氧化

焙烧法生成碳化钨,企业的再生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德国斯达可公司拥有跨国的钨

废料回收网络,价格低廉,在格斯拉厂对钨废料进行处理,形成的再生钨约占整个企

业钨原料的1/3;俄罗斯拥有专业化的再生有色金属研究所,研发了含钨废料选冶联合流程。

我国废钨回收产业起步较晚,近年来,钨的用途和用量都在快速增长,废钨储蓄量也不断攀升,相关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钨资源的稀缺性和废料回收利用的价值,并积极着手发展该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四大钨再生利用区域,包括河北清河、湖北荆门、山东临朐、湖南安化。此外,江西赣州、福建厦门钨再生利用量增长较快。

目前钨的再生利用有三大主流工艺;湿法冶金(处理各类含钨废料,可以并入APT生产主流程);锌熔工艺(处理清洁块状硬质合金废料);电溶工艺(电化学溶解法分解亦称电解,处理清洁块状硬质合金废料)。

截至2023年,钨再生利用已成为我国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利用量占消费量的比例(习惯称再生利用率)从2010年的12.0%上涨至2023年的34.5%。随着工艺技术进步、环保治理加强,钨再生利用逐步集约化发展,散小乱、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大大改观,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再生钨资源回收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开采原生钨资源,其优势越发突出。

2.2需求端:硬质合金和钨丝是主要驱动力

近年来国内钨消费结构趋于稳定,以硬质合金、钨材、钨特钢、钨化工为主。其中,硬质合金消费占比均达到最高,占当年钨消费的一半以上,随后依次是钨材、钨特钢、钨化工。2023年,中国硬质合金销量为3.6万吨,占比56%,位于第二的是钨材,占比为23%。2024年上半年,中国硬质合金销量为2.04万吨,占比58%,位于第二的是钨材,占比23.2%。


2.2.1硬质合金作为钨下游主力产品,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

作为国内钨主要的下游产品,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硬质合金广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也可以用来切削耐热钢、不锈钢、高锰钢、工具钢等难加工的材料。硬质合金按照成分可以分为: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钴类硬质合金、钨钽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其中钨钴类硬质合金主要应用于加工铸铁、有色金属等,钨钛钴类硬质合金主要用于加工韧性材料,钨钽钴类硬质合金主要应用于加工铸铁和不锈钢,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主要应用于加工耐热钢、高锰钢、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

2.2.2油气开采领域使用广泛,带动硬质合金需求增长

石油工业是支撑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行业之一,其勘探与开采过程面临极端环境的严峻考验。在石油钻井作业中,设备需频繁接触坚硬岩层、腐蚀性流体以及高温高压环境,传统金属部件往往因快速磨损而失效,导致维护成本激增、作业效率下降。为解决这一难题,硬质合金耐磨件(以碳化钨为主要成分)凭借其“工业牙齿”般的性能脱颖而出。这类材料不仅具备超高硬度和耐磨性,还能在恶劣条件下保持稳定性,成为石油设备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石油钻井的核心任务是穿透复杂地层,包括砂岩、页岩甚至花岗岩等坚硬岩层。在此过程中,钻头与岩石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同时地层中的石英砂、金碎屑等磨蚀性颗粒会加速设备表面磨损。设备磨损的直接后果是维护成本上升和停时间增加,据API标准测算,传统PDC钻头在石英含量>40%的地层中平均进尺约380-520米,而单次更换作业耗时8-12小时,严重影响开采进度。此外,部件失效还可能引发井喷、漏油等安全事故,进一步放大经济损失。

石油钻井的作业深度可达数千米,井下温度可能超过200°C,压力则高达100兆帕以上。常规钢材在此环境下易发生热膨胀变形或氧化脆化。阀门密封件会在高温下软化失效,从而引发钻井液泄漏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频繁的冷热循环(如北极地区作业)还会导致材料疲劳开裂,威胁设备安全。

硬质合金是以碳化钨(WC)为基体、钴(Co)为黏结相的复合材料,其性能优势源于独特的微观结构。针对硬度的问题,碳化钨的维氏硬度高达1600-2400HV,仅次于金刚石,能够有效抵御岩石切削和磨粒磨损。针对热量的问题,碳化钨的熔点高达2870°C,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高强度。钴黏结相提供的延展性则赋予材料优异的抗冲击能力。针对环境的问题,硬质合金对酸性介质(pH2-12)和盐雾环境具有极强抵抗力。

硬质合金轴承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极端工况设备,其碳化钨-钴复合结构兼具高硬度和抗冲击性。主要应用于旋转导向系统、泥浆泵柱塞及井下马达等关键部位,可在含磨砺性颗粒的钻井液中承受200C以上高温与100MPa级压力,使用寿命较传统钢质轴承提升3-5倍。通过梯度结构设计平衡表面耐磨性与芯部韧性,著降低井下工具非计划起钻频率,保障超深井作业安全性与经济性。

硬质合金轴套在石油工业中广泛用于井下钻具、泥浆泵和阀门等高磨损部件,以碳化钨或碳化铬为基体,通过热等静压工艺强化致密度。其优异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可抵御含砂、盐水的钻井液冲刷,耐受150-300C高温及酸性介质环境。表面梯度合金化设计在提升抗咬合能力的同时,保持芯部韧性,使轴套在定向钻井工具中寿命延长2-4倍,降低卡钻风险并减少停机维护,支撑深井复杂工况下的连续作业。


2.2.3光伏钨丝替代碳钢线,带动钨丝产量高速增长

钨丝是用粉末冶金和塑性加工方法(如拉丝模拉制、电解抛光等工艺)制成纯金属钨或掺杂的钨细丝材。钨丝分为普通钨丝和不下垂钨丝。钨丝金刚线是以纯金属钨丝或掺杂抗下垂钨丝为母线基体加工制作而成的切割金刚线,其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的理化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线材切割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和改进了现有碳钢丝金刚线。

金刚线最早由日本厂商率先研发并生产,日本旭金刚石工业株式会社在2007年6月推出了成熟的金刚线产品,日本中村超硬株式会社、日本爱德株式会社、日本联合材料株式会社等超过10家日企涉足电镀金刚线行业。2007年金刚线切割技术开始产业化应用于蓝宝石切割。2010年开始金刚线应用于光伏晶体硅片的切割,2014年以前,日本企业因生产技术领先、产能大而处于垄断地位,长期维持垄断价格0.4-0.5美元/m(约合人民币3元/m)。自2015年起金刚线切割开始对砂浆切割实现快速替代,成为光伏行业晶硅切片的主流切割工艺。2016年,金刚线切割在国内单晶硅切片环节对原有的砂浆切割实现了全面替代。

目前主流使用的母线是碳钢金刚线,线径的理论极限约30μm,产业化极限约35-36μm。目前38、40μm线径的占比逐渐增加,将成为未来两年的主流。而钨基金刚线预计产业化极限能到24-25μm,理论上能够解决线径极限问题。钨丝金刚线主要优势是韧性好、强度高、不易断线,而在切割速度上并无优势。目前40、38、36线碳钢金刚线的断线率分别在3%、3.2%、3.5%左右;而钨丝金刚线的细线断线率约3%。

3.矿山到智造,公司打造全钨产业链

3.1柿竹园公司:优质钨矿资产注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柿竹园公司前身为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系1986年7月由原东波有色金属矿、柿竹园多金属矿合并组建的国家大型二档采、选、冶联合企业,1992年1月,柿竹园有色金属矿的企业名称规范为“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柿竹园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钨精矿、钼精矿、铋精矿、萤石精矿等采选产品以及氧化钨、仲钨酸铵冶炼产品。

柿竹园公司通过对自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采选和综合回收形成钨精矿、钼精矿、铋精矿、萤石精矿等产品,及通过对钨精矿的冶炼形成仲钨酸铵、氧化钨等产品并出售的方式实现盈利。采选方面,政府部门核定的柿竹园年生产规模为350万吨。

柿竹园钨精矿及仲钨酸铵产销量基本保持稳定。公司内部钨产品的采选和冶炼产业链的逐步一体化整合,因此钨精矿用于自用冶炼生产的比例逐年上升,2023年起钨精矿对外销量大幅下降。

柿竹园两个主要产品中,钨精矿年产7500吨左右,处于全世界第一地位,也是目前全球钨精矿年产量最大的单体矿山企业。除此之外,柿竹园公司还是全球最大的萤石生产企业之一。从战略上看,柿竹园的注入将增强公司对钨全产业链条的掌控力,增厚公司钨资源的支撑力;从未来发展看,全产业链贯通将增厚公司盈利。

公司受托管理的钨矿山资产除了柿竹园公司,还有4家,分别为新田岭钨、远景钨业、香炉山钨业和瑶岗仙矿业。对于未纳入本次交易的矿山资产,将依然遵从承诺内

3.2株硬公司: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公司”)于1954年开始建厂,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带和中国南方交通枢纽中心的湖南省株洲市。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被誉为“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2009年12月成为世界500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旗下企业,是国内大型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和出口基地。

公司主要生产金属切削工具、矿山及油田钻探采掘工具、硬质材料、钨钼制品、钽铌制品、稀有金属粉末制品等六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地质、煤炭、石油、化工等领域。公司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全球营销网络,先后在德国、美国、印度等国家设立了销售分支机构,在英国、丹麦、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产品“钻石牌”商标注册,产品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株硬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2.13亿元,同比下降8.51%;实现净利润5.82亿元,同比上升7.07%;净利率9.37%。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67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29.41%;净利率6.36%。

3.2.1株钻公司:数控刀片龙头,凸显超强品质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株钻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公司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在美国、德国设有全资销售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综合供应商,集产研销于一体。

自2009年起,株钻公司先后担纲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课题涵盖了航空航天、模具制造、汽车行业、高速铁路、能源工程等多个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成果已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株钻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04亿元,同比下降0.96%;实现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18.17%;净利率11.27%。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9亿元,同比增长9.76%;实现净利润0.78亿元,同比下降9.91%;净利率7.93%。数控刀片产量方面,2021-2023年实现数控刀片产量1亿片、1.3亿片和1.4亿片,分别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5%、23%和20%。

3.2.2金洲公司:专注PCB微钻,产品优势突出

印制电路板(简称“PCB”是承载电子元器件并连接电路的桥梁,其中微孔是PCB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电镀以后的微孔起着电气互连的作用。而PCB的通孔加工主要采用机械钻孔的方法,使用硬质合金精密微型钻头在数控钻机上来完成。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终端技术的快速迭代,PCB结构越趋复杂,难加工PCB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微孔钻削的挑战越来越大。微孔钻削不仅要求孔位精度好、孔壁质量佳,而且钻孔过程的断钻率要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对微钻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高端印制板技术的发展,也带动高端印制电路板微型钻头向超小径微型钻头、超大长径比微型钻头以及超润滑涂层钻头的方向发展。

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洲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全球领先的设计和生产印制板用硬质合金钻头、铣刀、特殊精密刀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经过30多年潜心研制微钻,公司规模实现全球领先,公司目前拥有2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全球先进的微钻自动化生产和质检设备,产品在全球覆盖面广,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

金洲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58亿元,同比下降13.10%;实现净利润2.00亿元,同比下降13.19%;净利率20.84%。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10.48%;实现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1.15%;净利率15.49%。

3.3自硬公司:中国钨基硬面材料领域的领导者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自硬公司”)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家大型硬质合金生产企业,拥有世界先进的热喷涂材料、堆焊材料、熔渗材料及配套应用服务体系,是中国钨基硬面材料领域的领导者。同时,公司拥有钨丝、钼丝、钨钼制品系列产品制造体系,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自硬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8.31亿元,同比增长7.38%;实现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下降4.24%;净利率2.3%。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10亿元,同比下降6.21%;实现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54.49%;净利率0.94%。

2023年,自硬公司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明确工艺和研发人员职责定位,调整研发人员薪酬激励方式,着力打造高水平技术人员队伍,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超强韧采掘工具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光伏细钨丝项目关键技术取得突破,φ33μm钨丝产品抗拉强度≥6000MPa,自由圈径35mm;“飞机起落架涂层材料及涂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进展顺利,涂层材料应用于多型飞机,通过NADCAP(国家航空航天和国防合同方授信项目)等关键认证;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24年上半年,自硬公司“采掘超强韧及非标截齿工具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大幅提升截齿使用寿命,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面向高端通用铣削加工的WC-12Co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开发”开发的ZK35SF牌号合金综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光伏用高强度钨丝实现批量生产并稳定供货。



×加入会员,享受更多优惠
×左边广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