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冶炼是铜上游供给与下游需求之间的衔接环节。当冶炼产能小于铜的供给时,精炼铜的产量受到冶炼能力的限制,即使上游铜供给严重过剩,精炼铜的产量仍受制于冶炼能力的不足。反之,当冶炼产能大于铜的供给时,冶炼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精炼铜的产量受到上游铜供给的限制。目前现状是矿端短缺,冶炼产能较多(根据ICSG数据2022-2026年全球铜冶炼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1%)。
(一)冶炼工艺:火法与湿法技术对比与迭代
火法冶炼:主流工艺的技术革新(全球占比8 0 以上)。
⚫ 工艺占比与核心流程:主要处理硫化矿,流程是铜精矿(含铜20 30%30%)→熔炼(产出冰铜)→吹炼(粗铜)→电解精炼(纯度99.99% 电解铜)。现代工艺以“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为主流,其中奥托昆普闪速炉技术单套产能可达40 万吨 年,冰铜品位提升至70% 以上,硫捕集率超99.9% 。
⚫ 能效与环保升级:富氧侧吹技术(如金川防城港项目)单炉日处理量达3000 吨,硫回收率99.5%99.5%,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30%;铜陵有色“双闪”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设备调试合格率100% 。
⚫ 代表企业:江西铜业、AurubisAurubis(欧洲最大冶炼厂)。
湿法冶炼(SX-EW):新兴市场的补充路径(占全球不到20%)。
⚫ 适用场景与局限性:主要用于低品位氧化矿(含铜0.3% 2%2%),通过酸浸→萃取→电积产出阴极铜(成本高但环保)。其优势在于无SO ₂ 排放,设备投资低(单位成本较火法低50%50%),但金属回收率仅85% 90%90%,且难以处理硫化矿
⚫ 技术创新方向:高压浸出(HPALHPAL)技术突破黄铜矿处理瓶颈,2024 年全球湿法铜产量增至550 万吨,中国在刚果(金)TFM 项目实现湿法镍钴铜协同提取。
⚫ 应用:智利、刚果(金)低品位矿(如紫金矿业卡莫阿铜矿)。
(二)市场格局:全球产能分布与中国主导地位
全球冶炼产能动态(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标普数据和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 区域集中度:全球精炼铜产量前三大国家为中国(43.1%43.1%)、智利(10.2%10.2%)、日本(6.5%6.5%),头部企业包括智利Codelco 、美国Freeport
及中国江铜。
⚫ 新增产能转移:2025 年全球新增冶炼产能182 万吨,印尼(自由港GrasbergGrasberg)、刚果(Kamoa KakulaKakula)及中国沿海地区(铜陵、防城港)占90%90%,依托港口优势降低物流成本15% 20% 。
中国冶炼行业现状(工信部、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ICSG)和智研咨询数据):
⚫ 产能与集中度:2024 年中国精炼铜产量1364 万吨(全球占比43%43%),CR5CR5(江铜、铜陵、中铜、金川、紫金)产能集中度58%58%;华东(长三角)、华南(珠三角)及西南(防城港)三大基地贡献全国85% 产能。
⚫ 中国铜冶炼产业正向沿海和资源地区聚集,除目前传统的江西、山东、安徽、甘肃云南等传统5 大冶炼基地外,福建、广西已逐渐成为新的铜冶炼重要省份。2023 年,江西省产量占比最大,规模达198.5 万吨,占比为15.28%; 其次为山东省,产量规模为149.9 万吨,占比14.07% 。
⚫ 政策驱动与淘汰压力:工信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2027年前淘汰落后产能120 万吨,推动再生铜渗透率提升至35%35%,头部企业配套再生铜产能占比超18% 。
(三)TC/RC博弈:产能过剩与加工费暴跌,低效产能未来走向出清
冶炼加工费(TC/RC)是将铜精矿加工成精炼铜的总费用,TC是铜矿转换成粗铜的费用,通常以美元/吨报价;RC是粗铜进一步转换成精铜的费用,通常用美分/磅报价,TCRC由矿商(卖方)向冶炼厂(买方)支付。业内的做法是卖方与买方商谈好TCRC费用后,基于LME基准的精炼铜售价扣除TCRC,就是铜精矿的销售价格。因此当铜矿供应紧缺时,矿商会主动压低加工费成本;而铜矿供应充裕时,冶炼商会主动要求提高加工费成本,所以TCRC的高低与冶炼厂收益有直接关系并且会影响冶炼厂的生产积极性。
TC/RC博弈本质是资源端与冶炼端的利润再分配,全球铜矿短缺与冶炼产能扩张的矛盾持续加剧,头部企业通过长单锁定和海外资源布局巩固优势,中小厂商则面临再生铜替代与政策出清压力。 产能过剩与加工费暴跌,冶炼厂出现亏损。
⚫ 2025 年长单TC/RC 基准价:根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ICSG)与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公司协议的数据显示,2025 年长单加工费定为21.25 美元 吨(2.125 美分 磅),较2024 年基准价(80 美元 吨)下降73.4% 。
⚫ 2024 年底现货TCTC:根据Fastmarkets 与标普全球金属与矿业的数据,2024 年底现货TC 跌至1.40 美元 吨,冶炼厂单吨亏损超1000 元。
⚫ 行业平均冶炼成本在35 40 美元 吨 考虑硫酸收益,未考虑贵金属副产物)),冶炼厂出现亏损,25 年部分高成本的民营冶炼厂或减产。
核心驱动因素:
⚫ 铜精矿短缺,且全球铜矿品位下降。根据前文阐述,2025 年全球铜精矿缺口可能扩大至84.8 万吨,中国缺口占约7 9% 。
⚫ 冶炼产能过剩。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中国名义产能利用率93%93%,但实际开工率仅88%88%,中小冶炼厂因原料短缺被动减产。根据ICSG 与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 年全球新增冶炼产能182 万吨,集中于印尼、刚果及中国沿海地区,加剧矿端争夺。 中国政策强制出清低效产能。 ⚫ 《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 2027 年)》明确要求:新建冶炼项目需配套权益铜精矿产能,严控无资源保障的产能扩张;淘汰落后工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禁止新增冶炼产能;2027 年前目标淘汰120 万吨低效产能。政策推动产能向沿海 资源富集区转移,例如福建、广西等新兴基地。
⚫ 亏损出清下的结构性调整方向:1)高端化转型:聚焦新能源用铜(如锂电铜箔、高压线缆),加工费溢价可达传统产品2-3 倍;再生铜替代:政策要求2025 年再生铜占比提升至35%,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废铜回收网络(如格林美);3)国际资源整合:紫金矿业等通过海外并购(如秘鲁LaArena 铜矿)增强原料自给率,对冲国内矿端短缺。
企业分化应对策略。
⚫ 头部企业优势:1)长单锁定原料:根据江西铜业与安托法加斯塔协议数据显示,江铜、铜陵等头部企业长单覆盖率达80%,并通过海外权益矿(如紫金矿业刚果Kamoa 项目)将原料自给率提升至40%。2)技术降本增效:根据工信部政策文件显示,头部企业采用富氧侧吹技术降低能耗,副产硫酸(3.5 吨/吨铜)贡献利润,对冲加工费亏损。
⚫ 中小厂商困境:1)原料替代成本上升: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再生铜报告数据,长单覆盖率不足50%的企业转向再生铜,但拆解成本因环保政策与进口限制增加20%-30%。2)被动减产压力:根据标普全球金属与矿业数据,2024 年云南铜业等中小冶炼厂因无矿可买被迫检修或停产,精炼铜产量同比下降20%。
(四)精炼铜的产量及库存
全球精炼铜产量(ICSG 数据):
⚫ 全球2024 年产量为2763.4 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原生精炼铜(电解和电积)2305.2万吨,同比增速4.7%,再生精炼铜产量458.1万吨,同比增速2.1%。
⚫ 全球供需过剩30.2万吨。全球消费量为2733.2万吨,同比增长2.9%,供需过剩30.2万吨,相对过剩。
⚫ 全球库存环比增多20.1万吨。2024年期末库存量139.2万吨,库存变化量+20.1万吨。
产量的影响因素(驱动/制约):
⚫ 铜矿矿山限制:2024年全球矿山产能2863万吨,产量2288.4万吨,产能利用率79.9%,延续下降。
⚫ 产能及产能利用率扩张:2024年全球精炼铜产能3306.3万吨,精炼铜产量2763.4万吨,产能利用率83.6%,延续提升。铜精矿加工费(TC/RC)跌至负值,冶炼厂利润承压,国内外已启动减产。
⚫ 政策支持:中国《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绿色智能转型,再生铜产量占比提升至24%
⚫ 地缘风险:巴拿马Cobre铜矿停产(减少33万吨产能)、刚果(金)内战升级影响运输线。
铜库存:库存变动揭示供应紧张或过剩;低库存通常支撑铜价,而高库存则抑制价格上行。分为两类:1)社会库存指标:主要指在流通领域中未被实际消费的铜库存,包含生产商、贸易商、下游企业及保税区等非交易所仓库的库存。如: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保税区库存、下游线缆、空调等行业库存。2)交易所库存指标:期货市场中的显性库存,由交易所定期公布,直接影响期货价格。如SHFE 库存、LME 库存、COMEX 库存
全球显性库存(LME+SHFE+COMEX):最新数据(2025 年4 月30 日)总库存为44.7 万吨,去年末总库存为(24 年12 月31 日)46.3 万吨。
中国精炼铜产量:
⚫ 2024 年精炼铜产量达1364.4 万吨(占全球49. 9 %%,全球最大生产国),同比增长2.9 %%,主要依赖新冶炼厂投产扩建及再生铜产能提升。
⚫ 供需缺口 230.6 万吨。2 024 年精炼铜消费量1 595.0 万吨(占全球消费类5 8%8%),同比增速 1.1%1.1%;中国供需缺口 230.6 万吨。
⚫ 中国净进口精炼铜358 万吨。2 024 年中国精炼铜进口量4 04 万吨,出口4 6 万吨,净进口(净进口 进口 出口)3 58 万吨。
其他区域产量分布:
⚫ 刚果民主共和国:精炼铜产量增长17%17%,主要来自Kamoa Kakula 等湿法炼铜项目的扩产(SX EW 产能)
⚫ 智利:产量下降6.5%6.5%(电解铜减产3%3%,SX EW 产量下降8%8%);
⚫ 日本精炼铜产量增长5% 。美国产量增长2.4%2.4%,主要由于2023 年肯尼科特冶炼厂的维护停产导致基数较低。欧盟产量下降约2%2%,主要受瑞典Rönnskär 炼油厂关闭和其他国家冶炼厂维护停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