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
未来材料:稀土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附20页报告)
联系电话:13699799697(微信) | 联系电话:13699799697(微信)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6-01 | 22 次浏览 | 分享到:




码获取报告




全球稀土矿供应变迁。美国对稀土矿的大规模开采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一度是全球最重要的稀土供应国。80 年代起中国稀土矿产量加速增长,随着低价稀土的冲击,以及美国对生产环境监管的愈发苛刻,到90 年代中国已成为全球稀土供应中心。2003 年,美国稀土资源开采停滞。到2010 年我国稀土矿产量达13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7.7%。为解决国内企业恶行竞争的局面,中国加强和完善了稀土出口管理,并坚决打击非法开采。随着中国稀土开采管控加强以及海外稀土矿的复产,全球稀土供应呈现多元趋势,其中我国产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稳定在60%左右水平,但仍远高于储量占比。

中国稀土矿产量、增量世界第一。2023 年我国稀土矿产量24.0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较2022 年增加3.0 万吨,占全球增量的60%。整体来看,我国稀土矿产品在全球的占比常年保持在60%以上,能够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保证全球的主导地位。

中国稀土开采成本优势突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矿,稀土储量超过全国80%,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工业储量3632 万吨REO,且铁矿的采选过程进一步摊薄了成本。

对稀土过往进行回溯,其主要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上行周期:

2010 年10 月-2011 年7 月,我国对稀土黑色产业链进行打击,实行出口配额制度,同时逆周期调节下的总需求抬升,氧化镨钕价格由21.45 万元/吨→124.9 万元/吨,涨幅达到482%,氧化镝价格由139.25→1379.25 万元/吨,涨幅高达890%;2017 年5 月-2017 年9 月,进行了多次收储、环保整顿、稀土打黑专项行动,稀土价格小幅回升,但缺乏持续的需求拉动,价格快速回落;可以明显的看出,历史上两轮行情都离不开供给端的政策管控,换言之供给扰动是前几次行情的主要推动力。

本轮稀土周期开始于2020 年3 月份,氧化镨钕价格由26.8 万元/吨→最高涨至111 万元/吨,涨幅314%,时间跨度近2 年。重要的是,此次上涨周期主要推动因素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不同于以往的供给端政策影响所带来的快速拉涨并尖顶回落,本轮上行周期整体涨幅和时间跨度都超出以往水平。

第一轮资源整合:2011-2020 年,形成六大稀土集团主导的发展格局。六大稀土集团整合的背景,是为了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政府监管,加强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进行产业和工艺的升级,同时避免无证采矿发生导致稀土资源浪费,提高国际稀土话语权的重要布局。2011 年5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国稀土企业发展格局定下基调,并由工信部提出组建“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的方案,推动国内稀土企业资产优化、兼并重组、形成北方一家稀土公司和南方五家稀土公司的新格局;2013 年国家批准成立六大稀土集团,包括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2014 年六家稀土集团相继完成备案;2015 年六大集团基本完成整合全国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目标。

第二轮资源整合:2021-2022 年,四大集团格局形成。2021 年12 月,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铝集团、中国五矿以及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稀土资产战略性重组,中铝公司、中国五矿、赣州稀土重组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新公司中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由此转变为四大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聚焦于中重型稀土,与侧重于轻稀土的北方稀土形成“南轻北重”的格局。此次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国内稀土行业集中度,有助于保证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议价能力。

第三轮资源整合:2023 年至今,“南重北轻”的双雄格局形成。2023 年9 月,厦门钨业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中国稀土持股51%,厦门钨业持股49%,共同合作运营厦门钨业控制的稀土矿山和稀土冶炼分离产业。2023 年12 月,广晟有色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集团将其直接持有的子公司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自此,南方稀土“二缺一”的最后一环终于到位,中国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形成双雄格局。2024 年2 月,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 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中国稀土集团获得全部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并与北方稀土瓜分轻稀土开采指标。中国稀土资源更加集中。

稀土矿主要有四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风化壳淋积型矿(离子吸附型稀土)。在自然界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稀土氧化物(REO)的形式存在,分离难度较高。目前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约有250 种,其中50~65 种稀土含量ΣREE>5.8%的可视为稀土独立的矿物,具备工业价值的稀土矿物只有50~60 种,适合现今选冶条件的稀土矿物仅有10 余种,用于工业提取稀土元素的矿物主要有四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风化壳淋积型矿(离子吸附型稀土),前三种矿占西方稀土产量的95%以上。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轻稀土含量较高;磷钇矿中,重稀土含量较高,但矿源比独居石少。

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工艺较为复杂,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我国拥有全套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生产工艺。稀土的生产包括采选、精矿分解、冶炼、萃取、提纯等环节,原矿首先经过选矿过程后制作成稀土精矿,精矿经过湿法冶炼或者火法冶炼后再进一步分离制作为氧化物,氧化物再通过稀土火法冶金(熔融电解或热真空还原)制作为金属。由于17 种稀土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极其相近且稀土元素同伴生杂质元素较多,冶炼分离工艺较为复杂,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我国拥有全套的开采和冶炼分离工艺流程。

稀土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有较大影响,高昂的环境成本也是除技术工艺外另一个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稀土的开发对整个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最为重的危害是来自稀土元素钍和铀的轻度放射性浆尾矿,此外毒酸是精炼稀土元素过程中的必须辅料,可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地面裂缝和沉降、良田被毁、矿区水源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正是由于稀土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国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基本上停止开采稀土。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钕磁铁制造公司相继停产;法国初级稀土原料基本依靠从中国进口;日本、德国也基本靠进口,西方国家的用意明显:与其付出高额环保成本在本国生产稀土,不如买中国没多少环保成本的廉价稀土。因此尽管近期海外自主开发稀土资源的呼声不断,高昂的环境成本是除技术工艺外又一大障碍。


×加入会员,享受更多优惠
×左边广告文本